拉卜楞寺介紹
舊稱扎西奇寺,位于夏河縣城西1公里處。背依龍山,面對鳳山,地處“金盆養(yǎng)魚”之地,為藏傳佛教黃教(格魯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寺院由第一世嘉木樣活佛創(chuàng)建于1710年,經歷世嘉木樣修建,現(xiàn)已成為甘、青、川地區(qū)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 拉卜楞寺占地1234畝,建筑面積82.3萬平方米,擁有經堂6座,佛殿84座,藏式樓31座,佛宮30院,經輪房500余間,僧舍10,000余間。原有六大扎倉(學院)、十八囊欠(活佛公署)、十八拉康(佛寺)以及金塔、辨經壇、藏經樓、印經院、經輪房(即嘛呢房)等建筑,寺院匯集了藏、漢、蒙各族人民的智慧,以精湛的建筑藝術和輝煌的宗教文化而著稱。拉卜楞寺內藏有各類經卷6萬余冊,分全集、哲學、密宗、醫(yī)藥、聲明、綴韻、歷史、宗教、傳記、工巧、數學、詩詞12類,成為藏書最多的寺院。拉卜楞寺設有顯宗聞思學院、密宗續(xù)部下院、續(xù)部上院、喜金剛學院、時輪金剛學院、醫(yī)學院等六大學院,為世界最大的喇嘛教學府 ,其嚴格的入學、教學、考試和畢業(yè)制度為藏區(qū)培養(yǎng)出了大量宗教人才。 拉卜楞寺在每年農歷正月初四至十七日和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十五日舉行大法會,尤以正月十三和七月初八日的辯經活動最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