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故城介紹
交河,是吐魯番最古老的名稱。位于吐魯番市西郊10公里牙爾乃孜溝兩條河交匯處30米高的黃土臺上,長約1650米,兩端窄,中間最寬處約300米,呈柳葉形半島。這里是古代西域城郭諸國之一的車師前國都城,是該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和文化中心。交河城是車師人所建,建筑年代早于秦漢,毀于十四世紀前半葉元代的連綿戰(zhàn)火。該城經(jīng)過2300年風風雨雨的考驗,至今城內(nèi)的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道等建筑物保存較好,是目前世界上保護得最好的生土建筑城市。1961年國務(wù)院公布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吐魯番的干旱少雨,使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筑全部由夯土版筑而成,形制布局則與唐代長安城相仿。城內(nèi)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場、藏兵壕、寺院佛龕中的泥菩薩都還可以找到。寺院占地5000平方米,有汲水井一口。佛塔群有佛塔101座。從空中俯視,交河故城像一片大柳葉。
交河故城的布局大體分為三部份,一條長約350米,寬約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區(qū)分為東、西兩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寺院,并以它為中心構(gòu)成北部寺院區(qū)。城北上還建有一組壯觀的塔群,可能是安葬歷代高僧的的塔林。東南方,有一座宏偉的地下宅院,頂上有11米見方的天井,天井東面南道,沒有四重門柵,天井地面,有一條寬3米,高2米的地道,長60米,與南北大道相通。據(jù)考察推測,可能是安西都護府的住所,后為天山縣的官署衙門。西部有許多手工作坊。大道兩側(cè)是高厚的土垣,垣后是被縱橫交錯的短巷分割的“坊”,臨街不開門。“坊”內(nèi)有居住遺址和紡織、釀酒、制鞋等手工作坊。東側(cè)有軍營、余為民居。交河城僅有東門和南門兩座城門。由于城建在30米高的懸崖上, 不用筑城垣,城門亦非正式建筑。南門,是古代運送軍需糧草、大軍出入的主要通道。南門地勢險要,有“一人守隘,萬夫莫向”的山崖,東門,巍然屹立在30米高的峭壁上,主要是為城內(nèi)居民汲引河水的門戶。
最近,考古工作者,在故城保護性發(fā)掘中,首次發(fā)現(xiàn)一座地下寺院和車師國貴族墓葬,并出土海珠,舍利子等一批珍貴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