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通寺介紹

在洪山南麓。南宋端平年間(1234一1236),由隨州大洪山遷此。原名崇寧萬壽禪寺,明成化H十一年(1485年)始易今名?,F(xiàn)存殿宇,多系清同治四年(1865年)至光緒五年(1879年)建筑。為武漢市四大叢林之一。其建筑特點,或昂舉,或幽深,皆隨山勢而起伏,隱現(xiàn)自然,層疊有致。寺內(nèi)有放生池、圣僧橋、接引殿、東西廳、大雄寶殿、祖師殿、禪堂和宋鑄鐵鐘、明雕石獅等。寺后有洪山寶塔、法界宮,另有小亭、層臺、奇石、幽徑等,掩映于蒼松翠柏之間,益顯其莊嚴雄偉、古樸雅致。 寺內(nèi)建筑自下而上有山門、放生池、圣僧橋、接引殿、大雄寶殿、祖師殿和藏經(jīng)樓。左有禪堂,右有方太堂。登上山可見鐵佛殿,再上為華嚴洞、華嚴亭、法界宮和洪山寶塔。 寺內(nèi)有三泉:黃龍泉、白龍泉、乳泉。著名洪山八景自古有“洪山之嶺多奇石”,即東崖、云扃、杯樽、翠屏、棲霞、獅子峰、仙人石、壽字石,儼如圣境佛窟;寺內(nèi)尚存有南宋嘉熙年間孟珙所鑄大鐵鐘兩口;在彌勒殿前還保存有明代初年的石雕大獅子一對,為寺廟增添了威嚴的氣氛。寺院后山多古樹,相傳南宋民族英雄岳飛在該地駐軍時植過松樹,名“岳松”,明末被砍伐,清同治年間在原地又植松樹多株,長成后仍稱岳松,現(xiàn)尚存八株可謂“古木參天”。 近幾年來寺內(nèi)建筑逐漸恢復(fù),山門上有趙樸初題寫的寶通禪寺四個溜金大字,院墻亦粉刷一新,現(xiàn)已對游人開放。值得一提的是,寺院內(nèi)所設(shè)素餐館的菜譜和一般餐館無二,但不用雞鴨魚肉,全是素菜,美味可口,遠近享有盛名。
寶通寺旅游線路推薦

    暫無相關(guān)產(chǎn)品推薦

線上服務(wù)線下保障  
  •  江蘇五星旅行社
  •  江蘇旅游百佳
  •  誠信企業(yè)
  •  文明旅行社
  •  明碼標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