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池介紹
位于廬山西北的天池山頂,池呈長方形,池水碧悠,光靈如玉。池原為天池寺內放生池。天池寺為廬山山頂最古老的寺院。東晉僧人慧持創(chuàng)立,舊名峰頂寺。宋朝更名天池院。明太祖賜名“天池護國寺”。明成祖敕“天池萬壽寺”,明光宗又敕“天池妙吉禪寺”遂為匡廬首剎,后寺廢。池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臺,名文殊臺,臺為石木結構,兩層。下層為石室五楹,有門窗,可充住室。上為手頂,即稱為臺。登臺眺望,山巒突起,群峰相連,遠波明滅,極富野趣。是觀察佛光的最佳處。臺東一亭,名“斗姆亭”,又稱“老母亭”。始建于明代。石混凝土結構,圓形攢尖頂。橫額有“相望祖庭”篡刻。立柱上有隸書對聯(lián)“琳宇剩劾灰法蒙莊嚴留佛座,瓣香臨危澗新亭結構護仙盒”。 天池山脊立著一座寶塔。塔為一閣式石塔,五層六面,塔剎呈寶瓶狀。高20余米,始建于宋建炎年間(公元1127--1130年),為宋承相韓俯胄所建?,F(xiàn)塔系公元1927年唐生智重建。塔內藏有銀佛像,宋幣和水晶珠等物。 和塔平列于山脊的另一棟外觀呈圓形,直徑為16米,傘頂?shù)姆鸬?,名圓佛殿。殿建于1926年,原為五門,每門內塑有一尊佛像,故亦稱五佛圓,后佛像被毀,將四周改成窗。相傳為唐生智為其母修的佛殿。 天池塔西有一石質方臺,名天心臺。寓天心之觀之意。為民國林森所建。